2023年6月刊 总第一二四期 要信息摘要
Ø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及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提效
“我国当前面临各方面转型,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6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在广州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主论坛上发表致辞。
Ø 中物联:将推动汽车零部件物流全方面标准化 实现降本增效
在5月31日举行的2023汽车零部件物流大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将推动汽车零部件物流作业、管理、技术等全方面的标准化,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物流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Ø 工信部等五部门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工信部等联合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将促进引导乡村新能源汽车消费,活动时间为2023年6月-12月。活动将采取“线下+云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线下主要包括启动仪式+优势地区系列巡展活动、特色地区示范活动,辅以各地主动开展的各项活动。
Ø 7月起国六b全面实施 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加速
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实施将推动车企加快技术升级,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Ø 工信部核准钠离子电池装车
在工信部官网公布的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有两款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车型,分别是奇瑞汽车旗下的奇瑞牌NEQ7000BEVJH11L纯电动车型,以及江铃汽车旗下羿驰牌JX7001ESMBEV纯电动车型。
本 期 目 录
Ø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及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提效
Ø 中物联:将推动汽车零部件物流全方面标准化 实现降本增效
Ø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Ø 河北: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
Ø 工信部等五部门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Ø 商务部: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Ø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Ø 工信部:推动新能源汽车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国际互认
Ø 国家发改委: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 强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服务
Ø 7月起国六b全面实施 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加速
Ø 成都:到2025年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 汽车本地产量100万辆
Ø 汽车结构耐久性道路模拟台架试验方法标准起草组2023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常州召开
Ø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标准审查会在苏州召开
Ø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碰撞试验及碰撞防护分技术委员会2023年工作会议暨标准审查会在宁波召开
Ø 各地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补贴+基建”发力新蓝海
Ø 工信部核准钠离子电池装车
Ø 欧盟新电池法落地,动力电池产业转型迎来催化剂
Ø 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Ø 应该明确电动汽车的安全技术要求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02
6月1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还需要践行六大重点工作。其中,五是产品供给绿色化,加强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助力全社会走绿色低碳道路;六是制造流程绿色化,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当前面临各方面转型,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6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在广州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主论坛上发表致辞。
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对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十分重要,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降碳减排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意义重大,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同时,绿色开发事关地区和全球人类命运,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也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同行。
辛国斌认为,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业生产全过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绿色新中国。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2022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5.5%和31.8%,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6.1和3.6个百分点。
中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2012-2022年,中国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超过36%;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全球占比超过70%。
辛国斌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还需要践行几大重点工作。
一是工业产业结构高端化,精确遏制“两高”项目,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能源消费低碳化,大力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以及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提效;三是资源利用循环化,引导可再生资源产业规范发展,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推动企业、园区、行业、区域间横向和循环发展;四是生产过程清洁化,从源头、过程、末端入手,研发、推广、应用先进工艺装备,推动清洁改造;四是产品供给绿色化,加强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助力全社会走绿色低碳道路;六是
制造流程绿色化,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他进一步提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先试区,在工业绿色发展方面诞生了不少优秀企业,积累了诸多经验,“未来,广东要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和绿色发展,为保护地球村做出更多贡献;也希望利用好大会平台,深化绿色机制、装备、标准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共享绿色机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02
在5月31日举行的2023汽车零部件物流大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将推动汽车零部件物流作业、管理、技术等全方面的标准化,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物流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将推动汽车零部件物流作业、管理、技术等全方面的标准化,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物流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该负责人指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大而不强”,零部件企业数量多,目前多为二级和三级供应商,处于产业链末端,规模小而分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的发展。汽车零部件物流需进一步加强智慧物流技术应用与模式创新。另外,汽车零部件物流业务,由于种类多、频次高、配套企业多,其管理和技术难度堪称物流行业“金字塔”。而标准化是汽车零部件物流自动化、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从服务基础来看,仍需继续推动汽车零部件物流标准化。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05
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及下一步重点举措汇报,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会议指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及下一步重点举措汇报
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及下一步重点举措汇报,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分批次加快推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增强政策有效性。要着力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打通政策落实堵点,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强化法治保障十分重要。要统筹当前和长远,根据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科学规划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既有效满足需求,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要加强财政投入保障,提高对学前教育投入比重,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力度,增加学前学位供给,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13
近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意见》从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大对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服务管理力度等三方面提出了13条政策措施。
为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释放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近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从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大对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服务管理力度等三方面提出了13条政策措施。《意见》原文如下:
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发改综合〔2023〕545号)精神,聚焦解决全省广大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乡村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释放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
(一)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支持各市、县(区、市)人民政府结合实际统一规划布局县乡村公共充电网络,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配电网规划等有效衔接,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乡乡全覆盖”、充电桩“村村全覆盖”。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统筹布局,市场推动”原则,合理推进集中式公共充电场站建设,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站)、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沿线服务区(站)及出入口附近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物流基地、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示范乡镇”“示范村”;结合乡村自驾游发展加快公路沿线、具备条件的加油站等场所规划布局充电桩建设。到2025年,全省建成1000个重点充电示范村,基本实现“各市有示范县、各县有示范乡(镇)、各乡有示范村(社区)”的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农村地区的充电服务网络,日益满足新能源汽车需求。
(二)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既有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充电设施建设条件改造,具备安装条件的居住区可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电车位。严格按照《河北省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管理标准》(DB13(J)/T 8463-2022)落实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推动固定车位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以满足直接装表接电需要。压实乡镇管理责任,加大对所辖村(社区)的指导和监督,建立“一站式”协调推动和投诉解决机制。农村居住区管理单位要积极配合用户出具充电设施安装许可证明,协助做好现场勘查、施工、电源接取等工作,鼓励用众筹等多种创新模式建设农村居住区公共充电桩,可探索与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合作的机制。引导农村推广“临近车位共享”“居住区分时共享”“多车一桩”等共享模式。
(三)加大充电网络运营管理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地方出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用地减免等专项支持政策。利用所属各级政府新基建专项债券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等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公共汽电车场站、汽车客运站和旅游景区等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乡村级充电网络建设和输配电网发展,加大用地保障、廊道通行等支持力度,应将充换电设施用电需求纳入配电网规划,加强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农村电网的支撑保障能力,为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撑。到2025年,省域内国省干线服务区实现100%配置充电基础设施目标。到2030年,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放宽电网企业相关配电网建设投资效率约束,全额纳入输配电价回收。
(四)强化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模式推广应用。提升新建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将智能有序充电纳入充电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功能范围,鼓励新售新能源汽车随车配建充电桩和农村居住区新建充电桩具备有序充电功能,并将该功能纳入居住区新建充电桩必备条件,接受电网调控政策,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光储充放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在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研究完善充电桩峰谷分时电价及调峰辅助服务政策,支持各充电运营企业通过需求响应等方式,开展智能有序充电。
(五)探索推动农村充电桩+分布式光伏一体化运营模式。积极发展农村户用和分布式光伏,支持各地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开发等,探索推动充电桩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停车场、加油(气)站等设施一体化发展。结合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探索充电桩+光伏开发共建共享新模式,通过土地及屋顶等资源入股、资金投入、吸收劳动力就业等实施项目联合开发经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增收。
(六)提升公共充电网络运营服务水平。结合农村地区充电设施环境、电网基础条件、运行维护要求等,开展充电设施建设标准制修订和典型设计。加大计量检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证充电计量准确交易公平。完善充电设施运维体系,提升设施可用率和故障处理能力。鼓励停车场与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创新技术与管理措施,避免油车占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长期占用充电专用停车位,引导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分区停放,维护良好充电秩序。利用技术手段对充电需求集中的时段和地段进行提前研判,并做好服务保障。公共交通、物流等行业建设大型充换电站时,应适当考虑配备储能设备,避免瞬时用电对电网造成的冲击。
二、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七)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通过差异化策略优化配置,开发更多经济实用的车型,特别是新能源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产品。引导汽车企业精准对接乡村使用场景和出行需求,开发功能多样、可靠耐用的产品,保障质量安全,树立品牌形象。加快活跃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健全新能源二手车评估体系,对新能源二手车加强检查和整修,完善新能源二手车的销售、转让流程,鼓励企业面向农村地区市场提供优质新能源二手车。
(八)加快公共领域应用推广。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县乡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推广应用,因地制宜提高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公交、道路客运、出租汽车、执法、环卫、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支持力度。
(九)提供多元化购买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鼓励有关汽车企业和有条件的地方对淘汰低速电动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以旧换新奖励。鼓励所属各级政府加强政企联动,开展购车赠送充电优惠券等活动。加大农村地区汽车消费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首付比例、贷款利率、还款期限。
三、加大对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服务管理力度
(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新闻报道、专家评论、互联网新媒体等方式积极宣传,支持所属各级政府和行业机构组织新能源汽车厂家开展品牌联展、试乘试驾等活动,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联合产业链上游电池企业开展农村地区购车三年内免费“电池体检”活动,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宣传力度,支持企业与电商、互联网平台等合作,利用线上展厅、云端车展、直播卖车等新模式,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互动。
(十一)强化销售服务网络。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下沉销售网络,引导车企及第三方服务企业加快建设联合营业网点、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定期开展维修售后服务下乡活动,提供应急救援等服务,缓解购买使用顾虑,让乡村居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地区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保技术人员,提供汽车维保、充电桩维护等相关职业教育,将促进就近就地就业与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有效衔接。
(十二)加强安全监管。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因地制宜利用多种手段,提升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严格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安全管理及配套供电、集中充电场所安全条件,确保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强化管理人员安全业务培训,定期对存量充电桩进行隐患排查。引导农村居民安装使用独立充电桩,并合理配备漏电保护器及接地设备,提升用电安全水平。
(十三)持续提升河北省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平台支撑能力。建立数据接入协调会商机制,充分吸纳车企、公交、物流公司、充电设施运营企业等多方社会力量开展公共车辆、在运充电桩数据收集,保障数据接入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定期通过平台公告栏发布车辆购置优惠政策、奖补线上办理流程、联网通办“一站式”服务门店等惠民利企信息,强化信息共享应用。增加县域、乡村充电基础设施专题分析和运营监测功能,定期向社会公布县乡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不断促进乡村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
各市、县(区、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主动作为,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完善购买使用政策,进一步健全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为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使用营造良好环境,更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16
工信部等联合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将促进引导乡村新能源汽车消费,活动时间为2023年6月-12月。活动将采取“线下+云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线下主要包括启动仪式+优势地区系列巡展活动、特色地区示范活动,辅以各地主动开展的各项活动
日前,工信部等联合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将促进引导乡村新能源汽车消费,活动时间为2023年6月-12月。
活动将采取“线下+云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线下主要包括启动仪式+优势地区系列巡展活动、特色地区示范活动,辅以各地主动开展的各项活动;“云上”活动由电商和互联网平台根据现场活动安排,搭建网络宣传专栏,开展“云上”促销、直播售车等活动,全程参与并持续开展新能源下乡活动,实现线下与“云上”的联动。
活动委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实施,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商务、能源主管部门做好协同支持;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积极参与,推荐适宜农村市场的先进车型,制定促销政策,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各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配合完善充电设施布局,推出充电优惠政策;各参与活动的电商、互联网平台,积极配合现场活动,开展网络促销,与车企合作举办直播售车或云上展销活动。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16
6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继续完善消费政策,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立足商务职能定位,围绕促进汽车、家居、品牌消费和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出台针对性配套措施,增强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有效性,并抓好贯彻落实。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6月15日介绍,目前,商务部正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全力落实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下一步,将持续跟踪了解外贸企业和行业面临的困难挑战和诉求建议,继续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促进稳定发展。此外,商务部将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二季度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对外投资持续增长
在商务部6月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束珏婷介绍了今年前5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有关情况。
2023年1-5月,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56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2%(折合5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1%)。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3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折合91.6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占同期总额的17.7%。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认为,今年对外直接投资会保持稳定增长,但企业投资的目的地可能会出现分化。
同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1-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4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1%,折合843.5亿美元,下降5.6%。从来源地看,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429.7%、179.2%、170.1%、63.3%。
“前5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以人民币计微增、以美元计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去年1-5月大项目集中到资,引资金额以美元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导致去年同期基数大。二是受近期美元汇率波动影响。”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指出,外商投资是市场行为,跨国公司从作出投资决策到实际投入资金有一定周期。今年以来,众多跨国企业高管纷纷来华考察,外资企业普遍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
信心,表示愿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投资中国,以实际行动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投下“信任票”。1-5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532家,同比增长38.3%。
重点做好四方面稳外贸工作
关于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束珏婷说,整体看,今年中国出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束珏婷介绍,商务部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贸易促进。加大对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的支持,持续推动企业和商务人员往来畅通。二是优化经营环境。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信保等金融支持,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打通堵点。三是推进创新发展。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带动跨境电商B2B出口。四是用好自贸协定。推进高水平实施RCEP等自贸协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组织面向自贸伙伴的贸促活动,提升自贸协定综合利用率。
不断创新消费场景
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商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6%,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1-5月增长9.3%,比1-4月加快1.5个百分点。
“随着端午、暑期等消费旺季到来,居民节假日休闲购物、出行旅游等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叠加相关促消费政策支持和活动促进,二季度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束珏婷说。
束珏婷指出,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商务部将继续完善消费政策。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商务部将持续办好消费活动、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步行街高质量发展,推进建设智慧商圈,带动优质消费资源集聚,联动商旅文体,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20
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此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有望近日出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快慢互补、智能开放,充电服务安全可靠、经济便捷,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完善,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指导意见》明确五方面任务。一是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和互联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加快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建设结构完善的城市充电网络,重点覆盖“两区”(居住区、办公区)和“三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建设有效覆盖的农村地区充电网络,在基础较好的地区根据需要创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
二是加快重点区域建设。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以城市为单位加快制定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以“三中心”等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以及交通枢纽、驻车换乘等公共停车场为重点加快建设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三是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促进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国际化引领能力。鼓励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与运营服务平台,规范充电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和管理政策,压实相关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严格建设、安装质量安全管理。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推动配电网智能化改造,
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加快推进快速充换电、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无线充电、光储充协同控制等技术研究,持续优化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性能。
五是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压紧压实地方政府统筹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主体责任。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土地、资金等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要素保障,持续跟踪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21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将促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和法规协同,其中将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低碳发展合作,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
6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将促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和法规协同,其中将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低碳发展合作,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
“汽车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化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全球生态环境的共同选择。”辛国斌指出,中国是最早确定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的国家,美国、欧盟也纷纷加大支持力度。
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顺应产业变革趋势,统筹推进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有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生态建设,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也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一直秉持开放、合作、共赢原则,同世界有关各方建立良好的合资合作关系,国际上主要跨国车企在中国都有合资企业。特斯拉是首个在华设立的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超过一半的汽车在中国生产,三分之二的汽车出口到了世界各国。“这是中国制造业开放的一个生动案例,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辛国斌说。
辛国斌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
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主要将进一步推动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深化投资和技术合作。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支持各国企业与我国企业在固态电池、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破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加快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同时,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设厂,把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带到国外去,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享受科技进步成果。
二是促进标准和法规协同。要发挥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作用,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制定,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低碳发展合作,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为创新技术应用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持国际化创新、全球化发展共识,支持各国企业加强分工协作和高效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促进资源要素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效运行,进一步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效能。
6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欧鸿回应了新能源车“找桩难”“进小区难”“公路充电难”等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在吹风会上介绍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总体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充电基础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力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总体要求。此后,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大、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这对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对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构建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作出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等五方面任务,重点突出“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系统观念,依托全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部署建设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二是坚持目标导向,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为目标,推动提供安全可靠、经济便捷的充电服务。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提出操作性强、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各有关方面做好《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强化对各地指导监督,确保各项措施尽快落地见效。
在回答记者关于充电桩方面的问题时,他表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找桩难”“进小区难”“公路充电难”等问题,《指导意见》均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
针对“找桩难”。一方面,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覆盖,建设结构完善的城市充电网络,重点覆盖居住区、办公区、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加快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在适宜使用电动汽车的农村地区有效覆盖。大力推动公共停车场、具备条件的加油站加气站、旅游景区等公共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构建各类充电基础设施充分接入的信息网平台。鼓励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与运营服务平台,强化与电动汽车、城市和公路出行服务网等数据互联互通,通过互联网地图服务平台等多种便利渠道,及时发布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设置及实时使用情况。
针对“进小区难”。《指导意见》专门提出积极推进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设施安装上,要求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二是在协调机制上,要求以城市为单位加快制定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优化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和管理程序,落实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管理机构责任,建立“一站式”协调推动和投诉处理机制。三是在服务保障上,鼓励充电运营企业等接受业主委托,统一提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服务;鼓励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基础类设施改造范围,并同步开展配套供配电设施建设。
针对“公路充电难”。一是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加快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有效满足电动汽车中长途出行需求;拓展国家高速公路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广度,加密优化设施点位布局;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服务站因地制宜科学布设充电基础设施。二是强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服务。要求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同步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既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改造,新增设施原则上应采用大功率充电技术。在车流量较大区域、重大节假日期间等适度投放移动充电基础设施,增强充电网络韧性。三是建设互联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协同建设,提升电动汽车在城市群、都市圈及重点城市间的通达能力。
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实施将推动车企加快技术升级,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新的汽车排放国标即将实施。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下称“国六b”)。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实施将推动车企加快技术升级,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国六标准 ”是为防治机动车污染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的标准。轻型车“国六标准 ”设置国六a和国六b两个排放限值方案,分别于2020年和2023年实施。
根据中汽协数据,国六标准实施至今,轻型车国六b车型占比超过95%,国六b车辆市场占比超过90%。行业龙头企业也印证了这一数据。比如,广汽集团表示,目前其汽车生产已经全部切换到了国六b+RDE(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测试)标准。
中汽协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不满足RDE试验要求的库存车辆超过189万辆,含已采购部件的库存车辆超过200万辆。积压的原因主要有四点:汽车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产品生产切换需要一定时间;新能源汽车抢占部分传统燃油车市场;部分地区降价行为加剧消费者持币待购。
近期以来,车企、经销商也大力开展汽车降价促销活动,对于清理国六a库存车起到了很大作用。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今年前5个月,车市零售呈现逐月环比持续上涨的良好态势。3月以来的促销价格热度逐渐消退,消费者观望情绪得以缓解,加之近期大量新品和低价新款推出,消费需求有所释放。随着国六b库存延期销售的信息明确,市场情绪进一步稳定,预计零售将保持较旺局面。
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实施对车市不会产生较大冲击,长期来看,有利于推动车企新车型加快技术升级,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据悉,国六b排放标准改变了以往等效转化欧洲排放标准的方式,将大多数污染物的限值指标标准大幅提升。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军方表示,国六b标准实施对于减少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一次颗粒物排放确实起到很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为各地对进一步控制车辆实际排放和在用车达标监管提供了更有利的技术基础。
王军方介绍,目前正在部署下一阶段排放标准相关的研究。其中将重点考虑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大对轻型车VOCs和重型车NOx的排放控制,尤其是实际行驶中降低排放。
中汽协相关专家表示,不论是排放标准的实施还是促消费政策的推出,都将进一步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下一步要抓好政策落实,持续提升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规划》明确,到2025年,成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到2030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具备较强国际辐射能力。
瞄准三大方向 构建“15分钟充电圈”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成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
三大重点方向
加快电动化 主攻智能化 布局氢能化
产业空间布局
双核: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和成都高新区
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制造主要承载地
六区:成都东部新区、锦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青白江区、新津区
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地
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充电圈”
■新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新建公共停车场按照一定比例配建新能源汽车停车位
■加强居民小区、商业楼宇、行政办公、公园、产业功能区等重点区域停车场充电桩建设
打造“12公里加氢网”
■引导现有加油/气站进行改、扩建升级
■推动成渝、成德绵、成雅、成自、成南等高速沿线布局加氢站
6月25日,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基础设施、要素资源四个维度出发,锚定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成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到2030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具备较强国际辐射能力。
三大重点方向
加快电动化、主攻智能化、布局氢能化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升级。成都如何抢抓机遇?此次印发的《规划》,明确了成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将加快电动化、主攻智能化、布局氢能化。
如何加快电动化?成都将围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整车等方面精准布局。《规划》显示,成都将重点研发高镍低钴正极材料、高循环寿命负极材料,带动锂电设备以及铜箔、铝箔等精密结构件发展。电池制造方面,支持企业开发超高速叠片等先进工艺,持续研发高比能锂金属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新一代动力电池产品。同时,成都还将发力电动整车。以乘用车为例,成都将重点发展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推动现有整车企业提升产品能级、导入热销车型。
自动驾驶则是成都未来重点发力主攻方向。成都采取“软硬结合”的方式推动自动驾驶发展。软件方面,成都将加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智驾系统、标准化软件(中间件)、高精度地图、仿真测试、场景数据管理、车辆智能运营、智能车载应用软件等关键软件产品研发。硬件方面,成都将加快研制高算力、强智能车规级算力芯片,车辆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EMS,含压力/速度/流量传感器、陀螺仪等)、低成本高性能激光雷达、4D成像毫米波雷达、高像素汽车视觉传感器、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车辆状态、环境状态感知的智能套件。
氢能汽车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发展方向。规划明确,成都将从氢燃料电池、制储运氢设备、氢燃料电池整车等维度细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若干发展举措。从研发角度看,成都将重点发展低铂高性能膜电极、高性能低成本金属双极板、高活性催化剂等材料和部件关键技术,支持开发长寿命、高性能、低成本氢燃料电池电堆。
产业多点布局
构建“15分钟充电圈”“12公里加氢网”
《规划》明确了成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提出,成都将构建“双核六区多点”产业空间布局。
《规划》显示,“双核”即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和成都高新区,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制造主要承载地。“六区”则涵盖成都东部新区、锦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青白江区、新津区,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地。
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离不开良好的基础配套。为此,成都将打造商业化市场体系。在基础提升方面,成都将构建“15分钟充电圈”“12公里加氢网”。
《规划》指出,成都将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和充电桩建设,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充电圈”,新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新建公共停车场按照一定比例配建新能源汽车停车位,加强居民小区、商业楼宇、行政办公、公园、产业功能区等重点区域停车场充电桩建设,规划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均衡、智能高效、安全运行的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打造“12公里加氢网”,成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氢站建设,探索“氢—油—气”综合能源站、“站内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站建设新模式,适当加密示范区加氢站布局,初步建成全市加氢站服务保障体系。引导现有加油/气站进行改、扩建升级,推动成渝、成德绵、成雅、成自、成南等高速沿线布局加氢站,2025年累计建成(含改/扩建)加氢站40座。
此外,成都还将开展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焕新行动”、开展新能源汽车招大育强“提能行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链主聚集“跨越行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到2025年,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实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实现智能网联汽车L2级及以上新车装载率超70%等相关目标。
装备工业一司 2023/06/09
2023年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3.3万辆和23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7.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1.3万辆和7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和60.2%。
一、5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7.9%
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3.3万辆和23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7.9%。
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68.7万辆和1061.7万辆,同比均增长11.1%。
(一)5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6.4%
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1.1万辆和20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2%和26.4%。
1-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06.3万辆和90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0.7%。
(二)5月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8.2%
5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2.2万辆和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9%和38.2%。
1-5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2.5万辆和16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3.7%。
二、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0.2%
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1.3万辆和7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和60.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0.1%。
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7.7%。
三、1-4月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
1-4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完成营业收入28609.4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利润1122.8亿元,同比增长2.5%。
四、5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58.7%
5月,汽车整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58.7%。新能源汽车出口10.8万辆,同比增长1.5倍。
1-5月,汽车整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
(注:上述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02
会议围绕试验中不同类型车辆的配载精度、迭代终止条件、拆车检查等展开了深入讨论,就商用车配载误差要求、轮耦合轴耦合迭代终止指标等达成初步共识,并明确了年度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
2023年5月31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车分技术委员会主办、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承办的“汽车结构耐久性道路模拟台架试验方法标准起草组2023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常州召开,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以及标准起草组成员单位的4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介绍了整车标准研究工作组总体研究内容及年度工作计划,通报了汽车结构耐久性道路模拟台架试验方法标准预研工作进展。会议围绕试验中不同类型车辆的配载精度、迭代终止条件、拆车检查等展开了深入讨论,就商用车配载误差要求、轮耦合轴耦合迭代终止指标等达成初步共识,并明确了年度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
下一步,起草组将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征集乘用车、客车、货车及牵引车等企业的意见,调研相关指标与参数,优化完善标准草案,夯实预研工作基础,加快推进标准预研工作进程。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05
珠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珠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方案》明确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壮大发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光伏设备产业,布局发展配电成套设备、终端设备、信息通信设备等智能电网产业,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竞争力。
2023年5月3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珠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新能源汽车方面,《方案》明确:
1)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壮大发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光伏设备产业,布局发展配电成套设备、终端设备、信息通信设备等智能电网产业,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竞争力。
2)推动交通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大力推广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积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2025年底前实现巡游车全面新能源化,2028年底前实现网约车全面电动化。逐步降低传统燃油车辆占比,促进私家车电动化。有序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探索推动电力、氢燃料车辆对燃油商用、专用等车辆的替代。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电动乘用车销售量力争达到乘用车新车销售量的30%以上,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进入平台期。
3)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新能源汽车税收减免政策。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09
会议审议通过了GB/T 《道路车辆 产品标牌和标签的信息 动力蓄电池》等9项标准的立项建议。对GB/T 18488《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GB/T 18385《纯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等13项标准进行了审查。
2023年6月6-7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简称“电动车辆分标委”)2023年第一次标准审查会在苏州召开,来自电动车辆分标委委员、观察员和标准起草单位的8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电动车辆分标委主任委员、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廉玉波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电动车辆分标委秘书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高级技术总监刘桂彬主持。
会议审议通过了GB/T 《道路车辆 产品标牌和标签的信息 动力蓄电池》等9项标准的立项建议。对GB/T 18488《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GB/T 18385《纯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等13项标准进行了审查,经起草单位汇报、委员质询、起草单位回复等流程,最终通过审查。
后续,电动车辆分标委将根据会议精神,尽快完成相关标准报批和新项目立项申报流程,持续推进电动汽车各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14
会议对GB 17354-202X《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GB 26134-202X《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QC/T 566-202X《乘用车外部防护》三项标准进行了审查,经起草单位汇报、委员质询、起草单位回复等流程,最终一致通过审查。
2023年6月8-9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碰撞试验及碰撞防护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汽车碰撞分标委)2023年工作会议暨标准审查会在宁波召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汽车碰撞分标委主任委员周华出席会议并致辞。
周华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汽车碰撞分标委过去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中汽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立足汽车行业发展新趋势和新需求,不断探索汽车标准化新机制、新模式、新平台,稳步开展各项标准化工作,持续为汽车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结合汽车产业新形势,对汽车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汽车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作用。二是强化汽车新技术研究,推进重点标准升级、重点领域前瞻研究,以汽车标准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三是强化国际标准法规协调,稳步提升汽车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向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汽车技术方案,助力中国汽车企业融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周华强调,当前汽车产业日新月异,汽车碰撞分标委要立足汽车安全新需求,统筹国内外汽车安全资源,多探索多创新,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会议对GB 17354-202X《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GB 26134-202X《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QC/T 566-202X《乘用车外部防护》三项标准进行了审查,经起草单位汇报、委员质询、起草单位回复等流程,最终一致通过审查。会议审议通过了GB/T 15743-202X《乘用车侧门强度》等六项标准的立项建议,审议通过了汽车碰撞分标委2022年工作报告和2023 年工作计划,讨论了在研的GB 20071-202X《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和GB 20072-202X《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初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技术内容。
汽车碰撞分标委将根据会议精神,尽快完成相关标准报批和新项目立项申报,持续推进汽车碰撞安全各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汽车碰撞安全标准体系,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20
农村电力体系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是关系新能源汽车下沉到乡村市场的关键所在,这不仅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期,河北、广东、湖北、辽宁等地陆续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各地不约而同地将目标瞄向新能源汽车领域。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建设有效覆盖的农村地区充电网络,在基础较好的地区根据需要创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
对此,专家均表示,农村电力体系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是关系新能源汽车下沉到乡村市场的关键所在,这不仅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一轮汽车下乡活动火热进行中
时至年中,在前期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基础上,各地接连推出诸多接续政策,纷纷将目光瞄向新能源汽车消费。在此背景下,在农村地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要驱动因素。
近期,河北、广东、湖北、辽宁等地陆续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各地不约而同地将目标瞄向新能源汽车领域。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该市于6月18日至6月30日开展“汽车嘉年华·亿元大酬宾”汽车消费补贴发放活动,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将在常规汽车消费补贴基础上再增加发放1000元消费补贴。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新消费市场的主力消费品,瞄准新能源汽车,目的在于让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与节能、环保、降碳、绿色兼顾,更好发挥新能源汽车在消费品市场中的先导作用和示范效应。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同样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表示看好。他表示:“各地瞄准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和能源战略发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时间,各部门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车消费。先有商务部于6月8日发布通知,将组织“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启动仪式,并指导各地在全国千余个县(区)、万余个镇(乡)开展新能源汽车“大篷车”进农村等形式多样的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活动;随后,6月16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在江苏惠山、海南琼海、湖北荆门三地同时启动2023新能源汽车下乡,首批下乡车型近70款,覆盖全国10多个地市县。
在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看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超过25%后,正面临阶段性的销量放缓和新消费市场开发过程。随着一二线城市消费群体逐渐饱和,向更广阔的乡村市场下沉,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蓝海。
基础设施决定下沉市场规模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小城市、县乡区域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新的增量市场。今年5月份,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显示,新能源车市场方面,2022年三四线城市销量达168万辆,同比增长88.3%,渗透率达20.5%。这一数据低于当年全国新能源汽车25.64%的渗透率,因此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受访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下乡”要做足充电基础设施功夫。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让新能源汽车向乡村市场下沉,农村电力体系等基础设施要跟上,需要电网的支持。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公共充电设施,加大充电桩的建设,通过提早布局充电桩,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此外,可以鼓励家庭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
目前,国务院和各部门正积极推动乡村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
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快慢互补、智能开放,充电服务安全可靠、经济便捷,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完善,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指导意见》同时明确五方面任务,一是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和互联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加快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等。二是加快重点区域建设。三是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促进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国际化引领能力等。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五是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在此次三地2023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中,工信部也表示,今年的下乡将组织电力企业、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参与下乡,提高私人充电桩的比例。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合理确定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此外,还将提升适合农村地区的下乡产品。
此前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王鹏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了新能汽车在乡村市场的下沉规模,乡村市场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需要补贴和宣传,更需要针对该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诉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当前分布式光伏项目在乡村地区快速发展,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项目与分布式光伏项目结合,发展光储充一体化,不仅提高乡村地区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让消费者享受到实惠,清洁能源服务企业也打开了新的市场。”王鹏说。
装备工业一司 2023/06/27
钠电池首次进入工信部的新车公告中,也就意味着装车应用的钠电池已经符合各项标准,能够满足量产车的要求了,后续钠电池有望在新能源乘用车上大规模应用。
在工信部官网公布的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有两款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车型,分别是奇瑞汽车旗下的奇瑞牌NEQ7000BEVJH11L纯电动车型,以及江铃汽车旗下羿驰牌JX7001ESMBEV纯电动车型。
这是钠电池首次进入工信部的新车公告中,也就意味着装车应用的钠电池已经符合各项标准,能够满足量产车的要求了,后续钠电池有望在新能源乘用车上大规模应用。
根据研究机构的测算,若按照2023年和2025年碳酸锂价格分别为35万元/吨和15万元/吨测算,以“层状氧化物+硬碳”和“普鲁士蓝+软碳”两种材料体系为例,2023年钠电池材料成本约为469-530元/KWh,与磷酸铁锂接近;远期2025年钠电池材料成本约为258-293元/KWh,有望较磷酸铁锂便宜25.1%-34.1%。
回看此次工信部核准的两款车型,搭载钠电池的两款车均为A00级车。
奇瑞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的车型—奇瑞牌QQ冰淇淋,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生产的钠离子电池,整车总质量1064kg,最高车速100km。参考QQ冰淇淋现有车型的续航里程,预计搭载钠离子电池的版本续航里程也为120km或170km。
江铃汽车与孚能科技共同合作的车型羿驰牌玉兔,搭载的是孚能科技生产的钠离子电池,整车总质量1380kg,最高车速100km。该车型与此前的江铃易至EV3外观及动力参数一致,而江铃易至EV3的续航里程为302km,预计搭载钠离子电池的玉兔续航里程也在300km左右。
短期来看,钠电池将在A00、A0级车上率先应用。
电车汇依据工信部新车公告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主要A00级电动车和A0级电动车搭载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在110~130Wh/kg之间,续航里程多数都在300km之内,而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在120~160Wh/kg之间,理论上在A00级和A0级电动车领域,钠离子电池可以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的替代。
此次进入工信部新车公告,也就意味着宁德时代和孚能科技已经率先拿到了钠电池装车的入场券。
实际上,早在2021年,宁德时代就发布了第一代钠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就可以达到80%;在零下20°C低温的环境下,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在系统集成效率方面,可以达到80%以上。
今年4月份,宁德时代宣布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奇瑞和宁德时代发还联合发布了电池品牌——ENER-Q,双方致力打造覆盖纯电、插混、增程全动力类型,适配C端和B端全应用场景,涵盖钠电池、M3P、磷酸铁锂及三元锂等全材料体系电池系统。
2月28日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已收到江西江铃集团的“EV3钠电池定点函”,江铃集团将向孚能科技采购钠离子电池包总成,并要求其在今年6月30日前启动量产。
相关产品参数和指标显示,孚能科技钠离子软包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已提升至155Wh/kg。此外,孚能科技第二代钠离子电池处于小试阶段,能量密度相比第一代提升10%以上。
装备工业一司 2023/06/29
“欧盟新电池法落地,不仅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对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都将造成深远影响。短期内,销往欧盟的产品要符合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必然带来成本的上升;长远来看,也将催生行业新一轮深度‘洗牌’。”
欧盟新电池法“靴子落地”。
6月14日,欧洲全体议会以587票赞成、9票反对、20票弃权投票通过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欧盟新电池法”)。按照正常立法流程,该法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并在20日后生效。
2020年12月10日,在此前电池战略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欧盟委员会提出一项提案,旨在使欧盟电池监管框架现代化,规范在当地市场销售的所有类型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和回收,以确保产业价值链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动力电池产业新一轮竞争或将因此拉开序幕,其背后则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博弈。
“全生命周期管理”是重点
“我们第一次有了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立法,这有利于环境与经济。”欧洲议会议员阿奇利·瓦里亚蒂说,“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欧盟电池回收行业(特别是锂)及具有竞争力的工业部门。这些措施对未来几十年欧洲的能源转型和战略自主至关重要,可能成为整个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基准。”
根据此前欧洲电池联盟负责人托雷·塞克尼斯在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的介绍,2025年,欧盟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达到550GWh,2030年将升至1000GWh。在电池矿物原料上,欧盟到2030年对锂的需求将增加18倍,对钴的需求将增加5倍;到2050年对锂的需求将增加近60倍,对钴的需求将增加15倍。
记者了解到,欧盟新电池法将产品分为汽车电池、电动汽车电池、轻型交通工具电池、工业电池、便携式电池;重点要求涵盖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即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电池使用过程,再到退役及报废电池的回收利用。
事实上,欧盟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已将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列入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的七条价值链之一。为此,欧盟新电池法也将提升电池价值链的循环性作为一项核心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以推动退役电池二次利用的市场化及规模化运作,其中包括报废电池的材料(如钴、铜、锂、镍和铅)的回收利用效率。
不过,欧盟新电池法对不同要求的实施强度不一,有的仅强调了信息披露义务,有的则提出具体标准及限值。很多新要求,比如碳足迹及再生料成份比例,采用的是分阶段的实施路径。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新电池法明确表示:从2024年开始,电池护照必须首先标明电池从原材料提取到生产和回收的碳足迹。
欧盟新电池法的深意在于提高本土电池工业竞争力,并在全球产业发展中掌握话语权。这无形中为中国电池“出海”设置了门槛。法规生效后,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电池制造商若要在欧盟市场销售电池,将必须满足更严格的环境和尽职调查要求。
“欧盟新电池法的重点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它的落地实施,有助于强化电池质量和原材料供应管理、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将加快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链向零碳转型。”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球市场或向欧盟看齐
“欧盟新电池法落地,不仅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对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都将造成深远影响。短期内,销往欧盟的产品要符合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必然带来成本的上升;长远来看,也将催生行业新一轮深度‘洗牌’。”于清教认为。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达45.9GWh。其中,三元锂电池累计出口32.8GWh,占总出口的71.4%;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13GWh,占总出口的28.4%。
而根据研究机构SNE的统计,过去4年,中国在欧洲市场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持续提升,2019~2022年分别为11.8%、16.8%、22.6%和34%。
来自海关总署的消息称,今年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占总出口额的62.6%。其中,中国出口至德国和荷兰两个欧洲国家的总金额为272.97亿元,超过出口美国的224.7亿元。
可以看到,欧洲已成为中国电池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目前,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多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均已在欧洲布局工厂,其中宁德时代位于德国的生产基地已于2021年逐步投产。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约占全球30%以上的份额,发展空间巨大。动力电池企业未来想进入当地市场,需对标欧盟的碳排放法规,否则将被拒之门外或面临高额的碳税。”Trend 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曾佑鹏向记者表示,多重因素倒逼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重视零碳制造,这将对未来的行业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他还提到,未来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的汽车碳排放将向欧洲看齐,低碳甚至零碳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目前,欧盟正在通过一系列立法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确保其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此次欧盟新电池法即将生效,抬高了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当地市场的门槛。
清华大学环境与材料学院教授徐明认为,欧盟新电池法通过碳足迹管理体系倒逼全球电池业与上游产业链的低碳化转型,通过回收效率与再生材料比例阈值,推动全球电池工业的循环化转型。不过,在他看来,过早的严格监管可能阻碍电池技术创新,更为小企业设定了过高门槛,不利于公平竞争,有些厂商可能试图绕开监管而导致整体效率的降低。
对出口影响不大但有冲击
“欧盟新电池法的实施有一定的缓冲期,自2020年首次提出以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有所准备,宁德时代、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建设零碳工厂。因此,现阶段,法规落地对出口的影响不大,但冲击肯定有。”于清教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可能造成的冲击,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提出的低碳发展挑战。比如,格林美全面推进构建“动力电池回收—镍钴锂电池原料再造—电池材料再造—动力电池再造”的绿色供应价值链与镍钴产品全球绿色供应链,远景科技打造了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宁德时代与蜂巢能源等企业也建立了零碳工厂。
此前,远景动力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曾对记者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及相关产业链已走在世界前沿。发展不可能只在国内,一定要走向海外,这也是中国电池产业输出的机会。”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拥有全球70%的电池产能,产品更是供应全球。因此,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体系建设,严格方法学核算尤为重要。
不过,于清教也提到,要完全满足欧盟新电池法的要求并非易事,例如要面对来源于电池回收的再生材料供给不足、绿电供应与消费比例不足的压力,以及中欧互认的碳足迹标准和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建立、确保产业链信息精确可追溯等方面的难点。
因此,于清教强调,动力电池企业应主动制定科学可行、且适应自身发展的减碳路线图,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一起探寻新的商业合作模式与降低碳足迹的措施,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培养减排专业人才,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建立共享的准确基础数据库平台,实现产品的溯源。
事实上,美国、日本等国也将陆续推出关于碳贸易的政策和制度。随着绿色贸易壁垒趋严,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将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核算与要
求,对此必须充分评估。
徐明则从合规性、碳足迹、循环性和调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熟悉欧盟新电池法所规定的涉及电池制造商、授权代表、进口商、分销商以及履行服务提供者等多方主体的合规责任和义务,把握窗口期,做好规划;深化我国电池碳足迹探究,制定本土碳足迹标准,并建立中欧互认机制;多方共建废旧电池回收体系,以提高自身电池回收效率与材料回收水平;调整生产布局已利用更多低碳电力,实现贸易对象多元化以规避违规风险。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02
我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上一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面对新发展机遇和国内外新的产业竞争形势,为保障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一、继续出台和完善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
调整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目标到30%或以上,提升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固产业战略预期。
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至2025年,并尽快明确。后续可在保障交通税收同产业发展的平衡基础上采用阶梯式、分类别退坡方式。
结合产业发展形势变化持续优化乘用车双积分管理办法。针对新能源商用车仍存在的产品成本高等问题,明确商用车电动化推广时间表,优化排放法规,推动商用车积分政策落地。持续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公共领域电动化、零排放示范区等试点工作。
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体系,加大新能源汽车购置、通行、停车、充电等环节的支持力度,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二、重视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以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为导向,坚持过渡与转型双重战略,进一步明确插电混动与纯电的战略关系,引导行业做好布局和过渡,推动混合动力系统的平台统一、部件共享、成本最优。
结合当前我国特色的增程式、插混电池的技术、行驶特点,考虑为纯电行驶里程在100-200公里的插电式和增程式车辆更新标准。
三、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走向海外
提前研究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情况,积极谋划如何应对海外政策不利影响,为行业提供信息支撑。
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保障与支持。推动解决运力不足、运价上涨、运输规则受限问题。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人才支持。加强行业出海内部规范,避免出海过程中的恶性竞争问题。
深化海外经贸合作,充分利用多边、双边的合作机制、经贸协定。重点深化与欧盟、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与标准互认;搭建信息和共享平台,组织行业机构建立海外政策、法规、标准等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四、加做好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配套
以适度超前、布局均衡为原则,加快充换电及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建住宅电路和设施标准,为老旧小区提供改造补贴。改善快充和慢充、充电和换电设施结构,提升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和应用比例,加大对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
考虑多枪充电对原有车辆的兼容性、对充电运营商现行设备的适配性及其在充电速度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提升,在短期内支持多枪充电创新服务模式的发展。
完善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的管理体系,优化换电车型产品准入管理体系,建立国内统一的换电站监管制度及换电关键标准;完善乘用车及重卡领域换电的互通互换标准。
探索车网互动的智慧能源技术应用,通过规模化的有序充电降低配电网负荷。开展车网互动试点,依靠差异化峰谷电价,引导消费者充电行为,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五、进一步优化汽车管理体系
强化跨部际的政策协调与管理机构,协同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政策制定和管理工作。
加强新能源汽车行业管理,优化制定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准入许可条例,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淘汰落后违规企业,引导行业优质资源向骨干企业积聚。
加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管理,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开展汽车行业重要数据目录制定工作,督促指导企业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保障水平。探索完善汽车数据分类分级标准。
六、完善汽车智能化政策体系
加强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政策研究和资源共享,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指南,加强功能安全、数据安全等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尽快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深化车路云协同发展,编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行动方案,立足我国体制机制的优势,组织汽车企业、通信企业、交通运输行业等加强车路协同机制、车路云一体化等方案的研究。
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围绕场景应用,适度超前加快车联网的建设及试点工作,在前期测试验证的基础上,抓紧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加快路侧单元标准的制定和统一,明确车联网建设的要求。
七、建立支持产业发展的低碳政策体系
尽快完善整车制造端及上游零部件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标准体系,形成整车和零部件产品碳足迹认证评价规范。
尽快建立行业统一的碳排放监测与碳交易支撑基础平台、数据平台。以边界明确、方法科学、数据可信为原则,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汽车碳排放核算标准及评价体系,重点加快动力电池碳足迹相关的标准制定及国际互认工作。推动新能源汽车纳入碳交易,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的碳减排价值。
搭建统一的汽车企业和相关产品碳排放信息披露平台,探索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与企业ESG管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协同,加大对主动披露的企业宣传和支持。
八、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残值评估、二手车交易及报废等服务体系,加快研究动力电池检测评估手段及估值方法。推进智能驾驶相关的产品责任保险的试点。
提升产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售后服务能力,通过培训、考核、认证等措施提高售后服务人员对新能源车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护能力,增进售后服务人员素质结构、知识结构,提升服务素质和理念。
建立高效电池回收体系,严格把控动力电池回收渠道,进一步明确动力电池回收所涉及的法规和制度。
九、持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巩固电池产业优势,继续支持高安全、全气候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大功率燃料电池及新型电池材料体系开发和结构优化等项目的研发。
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梳理智能驾驶操作系统的功能定位和总体架构,合理规划技术演进的路线,加大标准体系建设及内核、中间件、测试工具等研发上的支持。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以量产项目为驱动力,推动智能驾驶操作系统的上车应用和产业生态的建设,基于开源开放的模式,发挥整车企业的主导作用,聚焦量产上车和深度合作。
加快布局舱行泊一体化中央计算平台。注重开源开放平台的建设,着力推动建立涵盖开源代码、算法模型、开源的大规模数据集的开放平台,为行业打通数据、支撑服务,解决重复投资建设的问题。
制定国产车规级先进工艺产能战略规划,加强对生命周期长且成熟的电源管理芯片、MCU芯片、音视频接口芯片、通信芯片的战略布局,对重点芯片企业给予专项资金及产业政策支持。发挥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芯片创新联盟等作用,支持重点企业和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攻关,推动车用芯片关键技术、设备、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不断优化创新汽车生产方式。引导行业提升汽车生产制造环节的专业化、通用化、模块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积极布局一体化压铸所涉及的压铸工艺、模具设计制造、材料热处理技术。
十、加强供应链保障和自主化水平
做好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的供应与价格保障,制定实施国内锂资源的开发方案,推动四川、青海等地的项目建设。研究关键矿产资源海外投资开发,加强对海外的政策支持,稳定国际供应。加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管理,支持智能化拆解、材料再生等新技术攻关,提升资源回收利用效率。
设立芯片国产化替代国家级专项课题,提供资金支持。鼓励车企与汽车芯片、算法、Tier1等企业联合开发项目,牵引国产汽车芯片符合车企需求,形成更稳固合作关系。加大国产芯片上车的应用补贴,对国产芯片的应用率达到一定标准的车企给予阶梯式的税收优惠。积极推进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实施,推动建立汽车芯片测试和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3/06/14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应用实践,我们对于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规律逐渐掌握,防止安全事故的方法日近完善,是时候总结经验,在全行业明确电动汽车安全技术路线,完善电动汽车安全的管理体系。
在刚刚闭幕的宜宾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多位政府领导和企业家再次强调电动汽车安全的重要性。对此,笔者认为,这并不是因为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至今未能解决,更不是事故频发、安全形势比以往更严峻。相反,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应用实践,我们对于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规律逐渐掌握,防止安全事故的方法日近完善,是时候总结经验,在全行业明确电动汽车安全技术路线,完善电动汽车安全的管理体系。这也是电动汽车全方位普及的需要。
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引发了汽车产品的动力变革,其方向已确定无疑。但是,锂离子电池大量使用,带来的安全、资源供应、维修保养与充换电模式等问题却有待行业在实践中探索。对于安全问题,汽车行业能够采取的首先是沿用传统动力汽车的技术路线和管理方法,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化学产品特有的安全问题和处理方法,则有待行业通过大量的开发、制造、应用实践来丰富完善。对此,各国政府也都采用“沙盒”管理模式,通过发展实践不断完善。
中国汽车产业由于产销量远超各国,所以在这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通过大量实践得到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有:一是电池生产企业加强材料开发和电芯设计,提高电芯本征安全,如头部企业宁德时代电芯质量已可以做到ppb级(十亿分之一);二是整车制造企业在电池系统集成过程中,采取隔热、热电分离、热空气快速扩散等新技术,可以严格阻断热扩散;三是在充电和行驶过程中加强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警,有明确事故征兆可以远程控制,确保使用安全。
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两年来的调研过程中,众多电动汽车整车及电芯制造的先进企业一致表示,政府可以进一步明确电动汽车安全的技术要求,并提高相关标准。具体而言就是,要求产业链上下游和电动汽车使用全过程都提高安全标准,加强安全管控,一方面尽量减少热失控,另一方面严格防止热蔓延。通俗地说就是少冒烟不着火。
在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70年的历程中,像这样行业主动要求政府提高安全要求,还是第一次。但是这又是我们必须做的。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去年已达到25%,很快就会超过50%。我们必须让所有用户确信,新能源汽车是安全的!